2024年12月14日14:00-17:00,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办的“多元的西方哲学传统系列讲座第三期暨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讲座”线上举办。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瞿旭彤教授做了题为“存在、神与逻格斯 试论基督教神学对古希腊哲学的容受”的报告,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赵越担任主持人,评议人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成静。
瞿旭彤,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宗教学(现当代基督教神学)和外国哲学(欧陆哲学)。近期代表论文有《差异和同一的同一:一种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汉语神学回应方案》(2023年);“From Ancient Loyalty to Modern(Trans)Loyalties: A Study from Cosmological, Soci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Theological Perspectives”(即出)。
此次报告的前提是,神学与哲学是理解欧陆思想的双螺旋结构,以及神学、哲学与科学的互相参与与渗透。在此基础上,报告注重对思想自身的把握,通过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存在、神、逻格斯为例子,分析和阐发基督教神学对古希腊哲学的接受与融合(容受)。其中,“接受”/“容受”源自德国学者Hans Robert Jauss的“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
一、存在
巴门尼德:存在是一;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瞿教授说:“巴门尼德开启的狭义的形而上学的传统,或者本质的形而上学的传统,他认为万物的本质其实就是同一的,同一于一,一个整体性的,用他的原话是‘不动的存在之中’,他最重要的隐喻叫‘球体’。”
他表示,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基督教神学,它们要讨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万物的本质/来源是什么,最后都归结于一个“一”的东西。这个“一”的概念,基督教神学里用“神”来理解,而古希腊哲学则将其转化为“简单性、不变性、整体性”。
“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指的是,人能认识到的对象和认识本身是同一回事。这与现代主体性哲学强调的存在必须符合人对它的认识是不同的。针对这个认识,基督教神学要处理的问题是“同一性”对于基督教神学和神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其次才是人、万物和神之间的同一性。
是其所是VS如其所是
“是其所是”指的是一个东西是什么,“如其所是”指的是一个东西如何是。
瞿教授分享:“亚里士多德哲学里面,你的‘如何是’是归属于你的‘是其所是’,你的事物的具体的属性是归属于你这个事物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区分了这两个概念。”
他认为,古希腊哲学之所以出现“神”的概念,是因为它要讨论世界是如何可能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造物匠创造的;亚里士多德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是怎么动起来的。在讨论世界的来源和动力机制的时候都需要一个“神”,否则整个系统将无法运转。但当代神学可以没有“神”,因为认为人是进化论突变的,即便有“神”,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产物。
二、神
克赛诺芬尼是哲学神学/哲学上帝论的开创者,他主要批判的是荷马和赫西奥德神话中的多神论/神人同形论。瞿教授举例说,埃塞俄比亚人和特雷斯人的神明来自他们自己的长相;如果牛、马、狮子和人一样有手的话,它们画出的神和它们长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样子创造了自己的神。
但对基督教神学来说,理解人是什么的时候首先要理解神是什么。无论是迪卡还是康德,他们在讨论人的时候是以“人是神的肖像”为前提进行讨论的。
而真正奠定“神”作为古希腊哲学传统最重要的一句话记录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的记载“神是一”。对于基督教神学来讲,当提到“神是一”的时候,要考虑这个“一”是“一性”还是“一者”,这会涉及独一神论和三一论。
神/上帝:开端/本原/起源问题
瞿教授表示,对于开端的问题,古希腊哲学传统有两个不同的主流——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最理想的运动模式是圆周运动,因此无法区分起点和终点,所以他认为世界是没有开端和结束的。他没有真正回应开端的问题,而是通过四因说把开端问题转变成了原因问题。而柏拉图的传统里有开端的问题,因为静态的、不变化的东西进入运动中需要创造,但他认为的创造是工匠性的创造,没有绝对的无。而基督教神学回答开端问题时强调的创造与柏拉图不同,是一个绝对的、纯粹的无的创造。
上帝优先于任何被造物的绝对超越地位,这是唯一神论、亚伯拉罕宗教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和柏拉图主义哲学神学的共同遗产,但却有所不同。基督教神学强调本源和万物之间的断裂性关系,而柏拉图主义则强调两者之间的连续性关系,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是对“人与世界之所以存在和如此存在的不同动力学机制”导致的。柏拉图主义强调理性的必然流溢,基督教神学强调神的知识和智慧。另外的理解方式是爱的自由行动,认为世界是偶在的,世界和人的存在和维持是仰赖于神的创造和保守。
神/上帝:位格性的上帝
古希腊哲学讲“存在存在”的时候是把“存在”当作主词,但在基督教传统中,强调的是“Who”的问题,“神存在”中,“存在”是谓词而不是主词。
瞿教授说:“无论如何理解这里的谓词及其时态,这里的上帝首先是位格性的(‘我’),而非首先是本原性的上帝(‘是我所是’);而且不仅是自然/宇宙神学的上帝,更是启示神学的上帝。”
他表示,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上帝是“犹如被爱者”。当神作为“犹如被爱者”做出最初推动的时候,不是讲神在推动,而是世界本身的秩序、事物本身的目的使得它在动。但在基督教神学里,上帝不只是“犹如被爱者”,也是“爱者”,是使之可能的、是个动力,是来自意志者行动的结果。
神/上帝:如何认识上帝?
认识上帝有两条道路或来源,一个是上升之路,就是从创造或自然出发认识上帝;一个是下降之路,就是从和解或救赎出发认识上帝。
瞿教授说:“对古希腊哲学来说,这两个道路其实是同一条道路。为什么可以是同一条道路?因为都是理性自身的道路。人又分有理性,所以人可以上下往来。”
他说,人所拥有的自然和本性,通过人自身本来拥有的可能性出发,来上升和下降。但对于基督教神学来说,则要追问这个可能性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可能性不是从自身来的,是来自神使之可能,所以要始终仰望神的恩典,否则就没有可能性。
神/上帝:灵魂转向的三种叙事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灵魂转向,即洞穴中被锁链束缚的灵魂如何摆脱锁链,走出洞穴、走向光明。
瞿教授分享了三种解放叙事与灵魂转向:
1、得救:旧约被奴役在埃及的人被解放,是“耶和华领我们出埃及地,我们自己做不到,是他领的”。(神恩独作)
2、自救:灵魂的转向和上升首先来自灵魂的被唤醒。在沉睡中遗忘了的灵魂如何被唤醒呢?要么被提醒,要么靠自己修行、我心光明,最终完成灵魂的转向。
3、求救:在深渊、困境中呼求,神和人互相合作的双向奔赴。(神人同工)
三、逻格斯:LOGOS VS LOGOI
瞿教授说:“柏拉图借着苏格拉底讲,你们之前在感官中认识世界,我们现在在logoi中认识世界……就是在真光的照耀下认识世界,不是在洞穴和黑暗中认识世界。”
这里的logoi是复数,他表示,不同的人会将它翻译成不同的意思,从事分析哲学的人会将它翻译为“论证”“推理”“说明”,欧陆传统会翻译为“理性”“逻各斯自身”,黑格尔则会翻译为“精神”。
而基督教神学在回应希腊哲学时综合了两种不同的传统,一个是旧约自身的智慧传统,一个是约翰福音里面提到的在逻格斯里面认识上帝和世界。这里面做了神学的转化,就是“把复数的逻格斯统一于单数的逻格斯”。
他认为,古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认识是“与神相似”,即人能认识世界和至高者,是因为我们有与至高者一样的能力——正义和敬虔,这种认识是上升的。但基督教传统的认识是“下降”的,即逻格斯就是至高者、就是神本身,祂“下降”,使我们对祂有认识,然后再把我们带上去。
最后,瞿教授用一张图总结了“西方思想史上相互交错渗透的两种上帝论”。
讲座截图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